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,勤学而交流,则博学而睿智,交流是知识保持鲜活的法宝,交流是学术不断创新的阶梯。为加强导师与学生的交流、解决研究生科研学习及生活中的困惑,食科院于12月11日在14教501举行了湖南农业大学第二十九期暨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第二期“我与导师面对面”交流会。会议邀请了我院三位优秀的老师——吴卫国教授、秦丹教授、李跑副教授作为导师代表,选取了3位学生代表——邓慧清、张欣欣、何芝兰等三位同学针对先前广泛收集的、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与导师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。
(图为导师代表吴卫国教授发言)
会议共分为三个流程,分别是“导师开讲—你且听我说”、“学生心语—我想和您说”、“师生交流—互动趣味多”等环节。交流会开始后,吴卫国教授首先为我们分享了他目前所带研究生的情况,强调培养研究生更应注重高质量高要求,教育学生在一视同仁的同时发挥学生特长,其次他提出研究生在就业方面要务实,希望研究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有理想、有目标、有追求,要有求知欲望。秦丹教授提出研究生生涯中的任务不仅包括学习,还应协助导师开展科研工作,严格要求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,他还指出目前研究生的中文写作水平普遍不高,与同类院校相比我校学生有更大的进步空间,学生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。李跑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他读研期间的故事,强调研究生学习要注重学术氛围的营造,学院的发展需要好老师、好学生,一流学校之所以是一流学校,是因为他们拥有一流的学生,他呼吁研究生应该多想多学多做,认认真真做学问才能成才。
(图为学生代表张欣欣同学上台发言)
紧接着,三位学生代表上台为我们分享了她们研究生生涯以来的心得体会。邓慧清同学谈到科研是一个主动去求知探索的过程,它是需要兴趣去激发的,面对科研时要做到宁拙毋华、宁拙毋巧。张欣欣同学为我们分享了她和导师之间的故事,从相遇相识到熟悉,轻松的文字博得现场同学的开怀大笑。何芝兰同学分享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,主动和导师联系,不仅拉近了师生关系,还能让导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近况,为学生制定合适的课题研究计划,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完成课题研究。
(图为现场观众提问)
接下来,学生代表及现场观众就学生培养、科研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向导师们进行了提问,三位导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解答。最后秦丹老师谈到,专硕申请学位的材料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,可以有一定的创新形式,一次来缓解专硕课程紧张的问题。在阅读文献方面,李跑老师指出要边做边看,不要光做不看或光看不做,要多花时间,多下功夫。对于研究生寒暑假期间宿舍断热水这一问题,秦丹老师提出可以向学校反映,学校会针对学生诉求进行相关调整。
(图为导师代表与研究生代表合影)
本次交流会在一个半小时的热烈讨论中顺利结束了。通过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方式,让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了深入交流的机会,更加熟知学生在学生生涯中存在的问题;让同学们认清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不足和缺陷,并学习到了一些解决科研和生活中问题的方法,获益匪浅。
(刘洋 李佳银)